国内首条 110 千伏聚丙烯电缆过关 破解电力装备进口依赖
2025-07-16 14:05:37

      近日,由国网辽宁电力牵头研发的 110 千伏聚丙烯电缆顺利通过最高导体运行温度 110℃的预鉴定试验,成为国内首条通过该试验的 110 千伏聚丙烯电缆。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产高性能环保型电缆材料领域取得重大技术进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核心装备支撑。​
      在本次预鉴定试验中,试样电缆系统持续承受 109 千伏电压,电缆导体被加热至 110℃~115℃区间并保持至少 2 小时,随后自然冷却至少 16 小时。这样完整的加热冷却循环过程共进行了 182 次,试验全程未出现击穿现象,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试验结果充分证明,该电缆具备长期可靠运行的性能,为其挂网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高压电缆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一现状成为制约电力行业发展的 “卡脖子” 难题。为实现核心电工装备全链条国产化替代,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研发高性能环保型聚丙烯材料及电缆成为当务之急。自 2022 年起,国网辽宁电力牵头,联合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组建 “产学研用” 创新团队,依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110 千伏聚丙烯电力电缆制造与应用技术研究》,经过三年不懈攻坚,成功开发出基于水相悬浮接枝技术的接枝聚丙烯电缆绝缘材料和屏蔽材料,同时突破了高稳定性能材料批量制备的瓶颈。​
      为确保聚丙烯电缆质量稳定可靠,项目团队聚焦材料熔融温度、流变特性、散热性能等关键参数,自主设计了适用于聚丙烯电缆制造的生产线。通过精准控制模温机加热温度、冷却循环系统流量及应力释放等环节,有力保障了电缆的质量。​
      项目执行人周榆晓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根电缆,更是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动脉血管’。” 与传统交联聚乙烯电缆相比,聚丙烯电缆优势显著:耐温水平提升 20℃,同截面电缆载流量增加 10%,生产周期缩短 30%,碳排放减少 35%,能够大幅降低电网运维成本。​
      据介绍,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打破了我国高压电缆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更在推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研发团队将围绕敷设、运维、标准等方面开展全链条研究,致力于推动高压聚丙烯电缆在东北乃至全国的规模化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强劲的 “辽电科技力量”。

400-008-0080
河南省济源市高新区新明路与科研路交叉口东南角
guoyouxianlan@163.com
400-008-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