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个海缆码头投用,助力海洋工程与经济发展
2025-08-29 16:20:24
近日,福建省首个海缆运输专用码头 —— 太阳海缆码头在厦门港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举行莆田项目首批海底电缆启运仪式,标志着该码头正式投入运营,福建海缆运输迈入专业化时代。这一里程碑事件将为沿海海洋工程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此次启运的莆田项目首批海底电缆包括三种规格的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总长度达 20.94 公里,将用于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项目。这些海底电缆肩负着将海上风电产生的清洁电能稳定传输至陆地的重要使命,对推动福建省清洁能源发展意义重大。
太阳海缆码头总投资近 1.1 亿元,于 2023 年 4 月开工建设,2024 年 11 月 5 日完成交工验收。码头采用离岸式布置,新建 5000 吨级通用泊位 1 个,使用岸线长度 154 米,年吞吐量 11 万吨,设计年通过能力 14.5 万吨。码头配备了先进的海缆输送设备,能够为海底电缆施工船及周边企业提供高效的靠泊、装卸和运输服务。目前,码头已具备 5000 吨级的作业能力,下阶段通过技术升级,通用泊位将跃升至 3 万吨级规模,满足更大规模、更高电压等级海底电缆的生产配套需求。
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太阳海缆码头的启用极大地优化了东山港区功能布局,增强了区域海洋工程竞争力,提升了福建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有力推动了省内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为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力量。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漳州海事局等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漳州海事局建立紧密沟通机制,依据文件要求对码头选址、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开展政策宣讲会,确保工程合法合规。推动地方政府组织各涉海部门召开协调会,解决项目前期设计文本中航道宽度设计不足、未考虑无动力海缆船拖带进港等问题。开辟审批 “绿色通道”,做好项目审批保障服务,依托智慧海事、CCTV、AIS 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施工期间现场安全监管力度,联合气象部门实时监控气象海况,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有效保障施工安全零事故。
随着太阳海缆码头的正式投用,厦门港东山港区乃至整个福建省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将迎来新的机遇。一方面,该码头将有力支撑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等海洋工程建设,促进海洋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如海洋装备制造、海缆研发生产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此外,专业化海缆码头的运营,也将提升福建在国内乃至国际海洋工程领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
未来,福建省有望依托太阳海缆码头,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在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向海图强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