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损耗 + 大容量!美国超导输电突破,中国特高压地位受挑战?
2025-09-05 17:12:36
在能源传输领域,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近期,美国能源部传出消息,其在高温超导输电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宣称实现零损耗,且一条高温超导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顶得上五条传统输电线路。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而在中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否会因此受到冲击,甚至被取代,成为业内热议焦点。
美国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突破
美国在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的研发上持续发力。从材料层面来看,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报告了一项基于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的超高性能超导线材的制备成果,其制备的新 HTS 导线涵盖所有磁场和从 5K(-268°C)到 77K(-196°C)的工作温度范围,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 4.2K 时,新 HTS 导线在自场下,每平方厘米可承载 1.9 亿安培的电流;在 7 特斯拉磁场下,每平方厘米可承载 9000 万安培的电流。这一成果为高温超导输电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材料基础。
美国能源部(DOE)还宣布将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 - E)的 “用于导体探索主题的新型超导技术” 主题下,出资 1000 万美元,资助三个开发超导带材新型制造技术项目。其中,休斯顿大学承担的项目将扩大用作 HTS 带材的 REBCO 导线的制造规模,以克服在清洁能源应用中实施高温超导的障碍,包括应用于低损耗传输电缆等;加州高温超导体公司将开发新工具,扩大金属带上沉积超导层的面积,使生产速度比现在的水平高出 5 - 10 倍,同时提高材料的质量和一致性;得克萨斯 MetOx 技术公司则通过提高设备产能、材料效率和带材性能来大幅降低 HTS 的制造成本。这些项目若能成功实施,将有效降低高温超导输电的成本,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目前,美国已有一些高温超导输电的实践项目。例如,美国芝加哥郊外连接两个变电站的 200 米地下线路已投入运营。并且,随着制造商改进生产方法并实现大规模生产,超导体本身的成本正在下降。新兴聚变能行业对超导材料的大量需求,也在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与成本降低。一家名为联邦聚变系统的美国聚变能初创公司计划用 “超导胶带” 缠出一个反应堆,预计今年将使用 10000 公里的高温超导带,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在超导材料应用上的积极探索与大规模实践。
中国特高压的辉煌成就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如今已稳居世界前列。从规模上看,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 41 项,总里程已突破 5 万公里,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 3.5 亿千瓦。“十四五” 期间,中国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 3800 亿元,共开工建设了 19 条特高压工程。如此庞大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将中国西部、北部的能源富集区与东部、南部的电力负荷中心紧密相连,实现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攻克了诸多难题。在绝缘技术上,使用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有效避免了击穿风险;在远距离输电的稳定性控制上,通过不断优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电力传输。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其经济传输距离可达 5000 公里,容量达 1375 万千瓦。以 “宁电入湘”“陇电入鲁”“疆电入渝” 等工程为代表,中国的特高压工程将西部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地区,有力推动了能源发展 “向绿而行”,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消纳与利用。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还成功走出国门,应用于巴西美丽山项目等国际工程。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技术的可靠性与先进性,还为全球能源互联提供了 “中国方案”,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影响力。
两者对比,各有千秋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理论上,其能实现零电阻传输,极大地降低了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在相同输电容量下,高温超导输电线路的尺寸更小,占地面积少,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等地区输电走廊紧张的问题。而且,由于其载流能力强,一条线路可传输的电量远超传统输电线路,这对于构建紧凑、高效的能源传输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超导材料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才能保持超导特性,这就需要配备复杂且昂贵的制冷系统,增加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此外,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虽然美国在高温超导材料研发和制造技术资助项目上有积极动作,但距离大规模、低成本应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在现阶段具有显著的现实优势。特高压技术成熟度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和运营管理体系。其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可预测,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大规模、稳定地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满足中国巨大的能源传输需求。并且,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与现有的电力系统良好兼容,不需要对整个电力基础设施进行颠覆性改造。不过,特高压输电也并非完美无缺,与高温超导输电相比,其存在一定的输电损耗,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如城市中心区的狭小空间内,其线路占地面积较大的劣势也会显现出来。
中国特高压的应对之策
面对美国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的发展,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并不会坐以待毙。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可进一步加大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投入,例如研发更先进的绝缘材料和导线材料,进一步降低输电损耗,提高输电容量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对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的研究与跟踪,积极探索将超导技术与特高压技术融合的可能性,实现优势互补。在应用场景拓展上,特高压输电可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外送的过程中,持续发挥其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优势。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项目,将特高压技术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规模化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可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引导资金和人才向该领域汇聚,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美国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的突破虽然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在当前阶段,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凭借其成熟的技术体系、庞大的规模优势和丰富的运营经验,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未来,两种技术可能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传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