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通信 24 纤对中继海缆系统落地 超大容量纪录再破新高
2025-09-26 14:19:29
在全球海底通信网络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海缆企业再传捷报。近日,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华海通信”)成功承建的 24 纤对中继海缆系统完成关键性能测试,其单系统传输容量突破 800Tbps,刷新了全球同类型中继海缆系统的超大容量纪录,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海缆研发与工程建设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为全球跨洋通信网络升级提供了 “中国方案”。
此次华海通信承建的 24 纤对中继海缆系统,是某国际跨洋通信骨干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两大洲重要经济圈,全长超 5000 公里,需穿越复杂的海底地形与洋流环境。相较于传统 12 纤对或 16 纤对海缆系统,24 纤对设计在纤芯密度上实现了大幅突破 —— 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 “纤芯紧密排列 + 低损耗涂层” 技术,在相同海缆外径下,将有效传输纤芯数量提升 50% 以上,同时将单纤衰减率控制在 0.15dB/km 以下,兼顾了容量提升与信号传输稳定性。
系统性能测试数据显示,该海缆系统采用波分复用(WDM)技术与新型光传输芯片,单根纤芯可承载 400Gbps 速率的超高速信号,24 纤对并行传输时,单系统总容量达到 864Tbps,较当前全球主流 24 纤对海缆系统的平均容量提升约 20%。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信号误码率维持在 10⁻¹⁵以下,且能抵御海底高压、腐蚀及地磁干扰等极端环境影响,预计设计使用寿命可达 25 年,完全满足国际跨洋通信网络的高可靠、长周期运行需求。
“此次突破的关键,在于解决了‘高密度纤芯串扰’与‘长距离信号放大’两大行业难题。” 华海通信海缆研发中心总监介绍,团队历时 3 年研发的 “分布式光放大技术”,通过在海缆中继器中植入微型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模块,将信号放大间隔从传统的 80 公里缩短至 50 公里,有效补偿了长距离传输中的信号衰减;同时,创新采用的 “纤芯隔离屏蔽层” 设计,使相邻纤芯间的串扰值降低至 - 50dB 以下,确保多纤芯并行传输时的信号独立性。
从行业价值来看,该 24 纤对中继海缆系统的建成,将显著提升跨洋通信网络的 “带宽承载力” 与 “成本性价比”。据测算,相同传输距离下,24 纤对系统的单位带宽建设成本较 16 纤对系统降低约 30%,可满足未来 10 年全球跨洋数据流量年均 25% 的增长需求,为跨境电商、云服务、国际视频会议等业务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通信支撑。此外,系统兼容 IPv6 协议与 5G 承载需求,可无缝对接陆地骨干网络,助力全球数字经济 “互联互通”。
作为我国海缆行业的领军企业,华海通信近年来在高端海缆领域持续突破。此前,公司已承建东南亚 - 中东、欧洲 - 非洲等多条跨洋海缆工程,此次 24 纤对中继海缆系统的容量纪录刷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海缆市场的竞争力。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海缆市场规模达 85 亿美元,其中我国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提升至 35%,华海通信凭借技术优势,在 24 纤对及以上高端海缆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已突破 20%。
随着全球 “数字新基建” 加速推进,跨洋海缆作为 “数字丝绸之路” 的重要载体,需求持续旺盛。华海通信表示,下一步将基于此次技术突破,研发 32 纤对超高速中继海缆系统,目标将单系统容量提升至 1.2Tbps,并探索海底数据中心与海缆系统的融合技术,为全球通信网络的 “绿色化、智能化” 升级贡献更多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