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落地!雄安 — 北京新航城 500 千伏线路:架起京津冀能源协同 “高速通道”
2025-10-26 16:36:51

      10 月 1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河北雄安特高压 — 北京新航城 500 千伏线路工程,作为华北电网 “十四五” 期间第二项获核准的跨省重点电力项目,这一工程的落地不仅为雄安新区与北京新航城搭建起专属 “能源桥梁”,更以技术创新与协同机制突破,为京津冀区域电网升级与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特高压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典型注脚。
      工程的战略价值首先体现在对京津冀能源格局的优化重构上。线路起于河北雄安 1000 千伏特高压变电站,途经保定、廊坊两市,最终落点北京新航城 500 千伏变电站,新建双回线路总长达 2×125 千米,相当于在京津冀核心区架起两条并行的 “电力高速公路”。从负荷保障来看,工程将显著提升京津唐电网的供电冗余能力,尤其针对北京南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新增的下送通道可有效缓解区域供电压力;从能源协同维度,它打通了雄安特高压枢纽的电力外送瓶颈,未来可将张北风电、雄安本地分布式能源等清洁电力高效输送至北京负荷中心,为首都构建 “双环网” 格局提供关键支撑。​
      在工程技术与建设模式上,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的复杂环境,项目团队给出了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线路途经 2 省 3 市 4 县的建设密集区,不仅要穿越多条交通动脉与生态敏感带,还需应对人口密集区施工的多重限制。为此,国家电网华北分部联合设计与评审单位反复论证,创新采用 “拆单建双” 与换接替代交叉跨越的技术方案 —— 依托既有并行线路走廊进行改造升级,既减少新增占地与施工扰动,又通过双回路建设将输电容量提升一倍,实现技术赋能与质效双优的平衡。这种 “集约型建设” 思路,为后续都市圈特高压线路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政企协同机制的突破则成为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保障。针对跨区域审批、路径协调等传统难题,项目依托京津冀能源协同专题工作组,联动河北、北京两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从环评公示到核准落地的全流程推进。值得关注的是,工程在前期论证阶段便同步解决了线路跨越市政设施、生态保护红线等 12 项关键制约,其政企联动模式已成为跨区域电力项目高效推进的标杆。​
      从行业影响来看,该工程的核准落地将激活多重产业价值。在设备制造领域,工程扩建的雄安 1000 千伏特高压变电站与新航城 500 千伏变电站,需新增 2×60Mvar 电抗器组及配套出线设备,将直接带动国内特高压设备企业的订单增长,尤其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设备提供了应用场景;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创下的密集区特高压施工技术标准,已被纳入华北电网工程建设规范,未来将指导北京东扩、雄安新区二期电网等项目建设。​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该工程为特高压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 “可推广经验”。与传统输电项目相比,其不仅聚焦电力输送功能,更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 通过与雄安新区 “北交南直” 特高压规划、北京新航城建设规划的精准对接,实现了电力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这种 “规划先行、功能适配” 的建设理念,未来有望在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的电网升级中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已中标该项目可研设计一体化任务,正加速推进施工图设计与设备采购前期工作。随着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条连接雄安与北京的 “能源走廊” 预计将在 2027 年前建成投运。届时,它不仅能满足京津冀核心区近千万人口的新增用电需求,更将推动区域清洁能源占比提升 3-5 个百分点,为 “双碳” 目标下的跨区域能源协同提供坚实支撑。从特高压技术突破到区域协同创新,雄安 — 北京新航城 500 千伏线路的核准落地,正书写着中国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400-008-0080
河南省济源市高新区新明路与科研路交叉口东南角
guoyouxianlan@163.com
400-008-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