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行业迎2000亿市场新机遇!
2025-10-31 09:22:28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 “三年倍增” 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到 2027 年底,全国将建成 2800 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 3 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 8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这一规划不仅直击 “里程焦虑” 痛点,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质的飞跃,更为线缆行业带来千亿级市场机遇 —— 在 2000 亿元以上的充电设施投资浪潮中,线缆作为核心配套部件,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一、政策全景:“量质域” 三维升级,锚定充电设施发展方向

       “三年倍增” 行动并非单纯数量扩张,而是实现 “量、质、域” 的全面升级。量化目标明确:2027 年底建成 2800 万个充电设施,充电服务能力翻倍;细分领域中,城市新增 160 万个直流充电枪(含 10 万个大功率枪),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 4 万个 60 千瓦以上 “超快结合” 充电枪,农村新增至少 1.4 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
国家能源局指出,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充电设施作为产业关键支撑,其服务能力直接影响消费信心。当前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仅 45.5 千瓦,难以满足节假日高速、城市热点区域快速补能需求,因此方案明确加快重点区域大功率设施规划建设,优化设施功能结构。

二、线缆需求:电力传输 “动脉” 承压,多场景需求升级

       充电网络 “从有到优、从优到广” 的扩展升级,对线缆提出更高要求与更大需求。线缆作为电力传输核心载体,在输电、配电、连接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其性能直接关联充电安全与效率:
大功率直流充电设施对线缆载流量、耐压性能、散热能力提出严苛标准,功率提升至 250 千瓦以上时,线缆规格需较 7KW 充电桩(6 平方毫米线缆)显著升级;
充电设施密度与功率提升加剧电网承载压力,配套线缆需具备更高安全性、抗干扰能力与使用寿命;
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电网升级等场景,催生阻燃、防潮、防腐蚀等耐复杂环境的特种线缆需求;
车网互动(V2G)技术推广带来新挑战:方案要求新增超 5000 个双向充放电设施,反向放电量超 2000 万千瓦时,这需要线缆兼具电能双向传输、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功能,推动行业向 “智能化、功能集成化” 转型。

三、技术挑战:大功率充电推动线缆标准标准提升,全链条监管趋严

       “三年倍增” 行动倒逼线缆技术标准全面升级。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渗透,对充电桩及模块的功率密度、充放电效率、散热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相应需匹配更粗线径、更高耐压等级、更强散热能力的专用线缆。
方案多次强调 “加强安全管理”,要求充电设施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建设,充电桩及配套设备需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这意味着线缆从生产到施工安装的全链条将面临更严格的质量监管,符合国标、通过认证的高品质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低质、非标产品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四、企业应对:聚焦产品创新,优化战略布局

       面对市场新需求,线缆企业需加速产品研发与战略调整:
针对性研发高性能充电桩电缆,突出高安全性、耐腐蚀性、优良耐候性与机械强度,应对充电过程中高温、高压等极端工况,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满足严苛环境适配要求,电缆需在 - 40℃至 70℃环境下正常工作,具备耐油、抗紫外线、抗机械应力等特性;
对标方案 “五大专项行动”(公共设施提质、居住区充电优化、V2G 推广等)的严苛标准,以高品质产品支撑城市、高速、农村等多场景充电设施建设。

五、未来展望:转型高质量发展,把握千亿市场机遇

       “三年倍增” 方案不仅是充电基建提速计划,更是线缆行业向高质量、高标准、高可靠性转型的核心推力。随着充电网络加密与技术迭代,线缆企业需紧跟政策导向,强化研发与产品升级,才能在 “双碳” 目标下的新能源基建浪潮中抢占先机。
政策推动下,充电桩赛道将从 “政策红利期” 迈入 “商业成熟期”,竞争焦点转向 “桩好 + 网联 + 数据闭环”,这要求线缆企业从单纯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未来三年,配电网升级改造(含网架优化、台区增容等)将同步推进,进一步拉动高品质线缆需求。只有深耕技术创新、坚守品质底线的企业,才能在千亿级市场盛宴中立足。

 
 
400-008-0080
河南省济源市高新区新明路与科研路交叉口东南角
guoyouxianlan@163.com
400-008-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