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 16 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组装落地 加速深远海风电商业化
2025-10-12 13:48:06
      10 月 1 日,广西北海铁山港区的码头上,随着最后一支 123 米长的叶片在 160 米高空与轮毂精准对接,全球首台 16 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 “三峡领航号” 宣告完成一体化组装。这场历时 28 小时的 “浮岛高空穿针引线” 作业,不仅攻克了漂浮式风电安装的世界级难题,更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迈入自主可控的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作为目前全球已组装的单机容量最大漂浮式风电系统,“三峡领航号” 的诞生源于对深远海能源开发痛点的精准突破。我国 50 米水深以上海域风能储量是近海的 2-3 倍,但南海年均浪高超 20 米、瞬时风速达 73 米 / 秒的极端环境,让传统固定桩基风机束手无策。为此,研发团队创新提出 “韧性设计” 理念,将 16 兆瓦风机、半潜式浮体平台与系泊系统视为动态整体,通过 5 次浮体结构迭代和数十项参数修正,实现了复杂海况下的动态平衡。其 2.41 万吨排水量的半潜式平台相当于轻型航母,可抵御 17 级台风,主动压载系统能通过 900 吨海水的精准调配,将平台倾斜角控制在 3 度以内。
      组装过程中的 “毫米级” 操作堪称工程奇迹。单支叶片重达 60 吨,需在高空克服海风扰动与浮体晃动,将 176 颗直径 42 毫米的螺栓精准插入轮毂 45 毫米的孔中,允许误差仅 3 毫米。为实现这一精度,施工团队启用 1800 吨级四代平台船 “海峰 1002”,采用装运一体化工艺,并通过动态压载系统将浮体水平度维持在千分之三以内。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突破实现了关键部件 100% 国产化,在基础结构、系泊系统、66 千伏动态海缆等 6 大领域形成行业标准,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这一超级工程的落地将释放多重价值。投运后,“三峡领航号” 每年可输出 4465 万千瓦时清洁电能,满足 2.4 万户三口之家全年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 1.3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6 万吨。在产业层面,其单位兆瓦用钢量较传统方案降低近半,推动漂浮式风电度电成本较五年前下降 40%,为 2027 年前实现平价上网奠定基础。目前,该机组已获得中国船级社认证,即将拖航至广东离岸 70 公里、水深超 50 米的目标海域,为阳江、平潭等深远海风电基地建设提供示范样本。
      随着 “三峡领航号” 的投用,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运营。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我国深远海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 3 吉瓦,到 2030 年将形成覆盖 15-80 米水深的机组梯度应用体系。从近海到深蓝,这场由中国主导的风电技术革命,正重塑全球能源版图,为 “双碳” 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400-008-0080
河南省济源市高新区新明路与科研路交叉口东南角
guoyouxianlan@163.com
400-008-0080